学研结合
发布时间:2010-06-30 浏览次数:0次
一、“学研结合”的提出
现在,我院已初步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尤其在学风建设上独具特色,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学研结合”的办学思路,对良好学风的形成,对本科教学工作向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学研结合”这一办学特色既有历史的积淀,也有今人的发展与创造,它与教育科学学院70余年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承载了老一辈教育家的辛勤耕耘,也蕴含了当代教育工作者的不辍劳作。
1949年天津解放,教育系在当时学校中阵容最为强大。当时,学院中刘文修、韩温冬、郝荫普、许椿生、张述祖、胡毅、腾大春和王培祚以“八大教授”著称于教育界。这些教育大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高尚的道德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秉承教育先知的严谨勤奋,当代教师的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形成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新的学风。
我院学生在求学中始终坚持勤恳踏实、刻苦努力、严谨勤奋、扎实研究的良好态度,提高了知识水平、学会了研究方法、增长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铸就了较高的综合素质。多年来,我院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院的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说明我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是卓有成效的。然而,我们在人才培养的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如毕业生在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时科研能力上有欠缺,虽能很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但缺乏开创性的新思路、新办法,难于应对当今教育的科学化、国际化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直在探索本科生培养方面的突破,力求发扬优势、弥补不足,更进一步的推动我院本科教学工作。经过长期的酝酿,我院“学研结合”工作思路终于产生。在2002年9月份的院领导班子全体会议上,鲁忠义院长就“学研结合”的具体工作思路作了阐释,后经院班子讨论、补充,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作计划。
二、“学研结合”的具体含义
“学研结合” 作为独具特色的新思路,指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基础理论知识的建构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从而成为善于思考、有创新精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人才。
具备信息搜集能力是指学生能从各个信息领域(文献、网络、具体工作等)搜集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分类、总结,积累丰富的一手材料,为提出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这就要求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懒散等不良个性。
提出问题的能力指在教师启发、引导下,根据已有的材料、信息,洞察其中奥妙、寻找问题所在,提出既有研究价值又符合自己兴趣的研究课题。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探寻问题形成的真正根源、历史背景,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
写作能力指学生以论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所需的能力,既包括一般写作的基本要求如语言表达、观点陈述等,还包括深层次的逻辑推理等,同时行文应规范、严整,要与科研论文写作的国际化标准接轨。
三、 “学研结合”的组织保障
1.成立“学研结合”工作领导小组,责权明确,团结协作,具体分工如下:
组长:张志杰院长,统管全局,抓各项工作的计划、落实、监督、检查。
副组长:贾连芝副书记、副院长,主抓学生的社会实践、考察、学生动员、组织参加校内外相关比赛、总结表彰等工作。
副组长:白玫副院长,带动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与日常教学相结合,进行以“学研结合”为中心的教育改革。
成员:各系主任、辅导员
2.资金投入
院里每年拨一万元专款用于“学研结合”项目。资助项目为:调查研究费、图书资料费、上机费、论文指导费、评审费、成果奖励费、印刷费、出版费等。
四、“学研结合”的运行机制
⒈教学计划的制定体现“学研结合”的办学思路:结合“学研结合”办学思路,修订教学计划,如心理学专业开设心理科研方法、心理测量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心理实验设计与计算机处理;教育学专业开设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科研方法、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教育管理专业开设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评价与督导等课程;学前教育学专业开设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提高科研能力,为学生在学习中开展专业课题研究及在以后的工作中担负科研任务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⒉教学方法的改革:将教学内容与研究方法紧密结合起来,以“学研结合”为中心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如鲁忠义教授在认知心理学的教学中,注意精讲一些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在实验的方法上,着重讲解实验设计、实验程序,让学生了解实验结论是怎么来的;在实验结果上,主要是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根据实验数据推论出试验的结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论阐释的能力;刘茗教授带领学生深入农村,对中小学的教育现状进行调研,结合理论学习,指导学生写出高水平论文;刘虹教授借助个人在“科举考试”领域研究的优势,将自己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介绍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薛彦华教授在教育社会学的教学中,注意将教学内容与社会学研究方法紧密结合,弥补了教科书的不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⒊学研结合的运行计划:一年级主要是学会搜集资料,提高信息搜集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二年级和三年级进入实际研究(调查研究、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四年级结合毕业论文作进一步的研究。
4.“学研结合”的实施方式:实行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相结合的方式。辅导员侧重管理(如联系调研单位、组织调研小组)及论文的前期指导,专业教师主要是进行具体的业务指导。
⒌ 组织开展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1)组织“精品讲座”,开展“学术月”活动。(2)每学年的4月、10月两个月为“学术月”,营造高雅、文明、健康、科技含量高的校园文化,提高整个学院的学术科研氛围。(3)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一年一度的大学生论文竞赛,逐步使广大学生由传统的“知识型”向“研究型”转化。
五、“学研结合”具体实施办法
⒈开放机房、图书馆,组织各专业学生组成调查小组到机关、学校、少管所、社区等进行考察、调研,为学生积累材料、搜集信息开辟绿色通道。
⒉指派专业教师对各小组、学生个人进行专门指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⒊在教师指导下分析问题成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⒋聘请有关专家对论文的写作进行专门讲解,按国际通用标准严格要求。
⒌组织专家、学者对论文进行评审、指导,对优秀论文结集成册,并向相关学术刊物推荐发表。
⒍对学生公开发表的论文予以一定额度的奖励。
六、“学研结合”所取得的主要成效
⒈许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能公开发表,有的还发表在了核心期刊上,01级本科生苗培周的关于农村教育的论文在《教育学刊》的首篇发表,学生每年都有论文公开发表。
⒉98级学生宫璐璐,2000年到市学联和省学联任驻会主席,并获得了中国大学生最高奖“五四奖学金”及“建昊杯”,并代表10名奖学金获得者在人民大会堂发言,她是设此奖项以来河北省唯一获奖的大学生。
⒊获得2006年“真知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捧得“真知杯”。在“挑战杯”2006年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终审决赛中,我院03级学生王燕、柴丽颖的《“向前冲”儿童保健鞋创业计划书》荣获特等奖,是我校唯一获特等奖的参赛作品,并参加了全国“挑战杯”决赛。03级学生郑新红、王丽君和02级学生李亮的《童之梦婴幼儿教育中心创业计划书》获得一等奖。我校此次共有两件作品获一等奖。
4.2007年,在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我院学生共获得特等奖1项(全校共两项),一等奖3项(全校共7项),二等奖5项(全校共23项),三等奖13项(全校共63项)。其中高月春、刘霭露等的论文都获得了“挑战杯”省级一等奖。高月春的作品还获得了“挑战杯”全国决赛的二等奖。这是我校和我院历年来的最好成绩。
5.2008年,在已经有结果的学生科技创新类活动中,我院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在“挑战杯”2008年河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终审决赛中,我院研究生于文华、柴丽颖的《“I”女人——女性心理工作坊》荣获特等奖,是我校唯一获得特等奖得参赛作品。
6.我院同学的整体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逐年提高,连续四年全校学生科技立项活动中我申报率和立项率均居全校第一。
7.重点大学的专家到我院来讲学,学生能够提出深刻的问题与他们交流。比如,香港大学的黄旭博士等来bat365在线平台讲学时,高度称赞学生,说他们就像学术刊物聘请的高级审稿专家。